
你有曾想過,一個場景、一盞燈、甚至一個角色的動作,都可以講故事嗎?
工作坊將從場面調度(mise-en-scène) 開始,發展並投射藝術的無限可能,更從自身出發,以不同形式建構其概念,共震融合並轉化重構各人的自我感官與立場。工作坊末段學員會於特定場景內拍攝並展影一段既跳入又跳出的小故事,實踐撼動小我與大我的微觀與宏觀。
《電影 X 空間 X 舞台》創作工作坊-表演藝術美學中的場面調度(mise-en-scène)
費用:HKD 650
優惠不適用。
如有爭議,演藝進修學院保留最終決議權。
科目編號: NEXC_30NOV2025A
學科: 電影電視
導師: 郭紫韻、林青
教學語言: 粵語
日期: 2025年11月30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30至下午6:30
地點:演藝進修學院石硤尾排演室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課數: 1
導師:郭紫韻
郭氏獲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應用劇場及戲劇教育碩士,亦曾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表演系,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學士畢業後郭氏曾參與多個藝術團體的演出,包括劇場組合、香港戲劇協會、春天舞台、英皇舞台等等。
在過去十年,郭氏發展了其戲劇指導,戲劇教授及戲劇表演的專業知識。同時,她亦常有效地運用戲劇於不同類型訓練上。
郭氏六歲開始練習芭蕾舞,並於《一八四一》擔任舞蹈編導的助手,The Call Of The White Orchid 和 Sailing City 的編舞及Blood Wedding 的創作團隊成員。畢業後,她成為Forever And Ever(重演)的編舞者。2001年郭氏加入香港話劇團任全職演員,她深厚的舞蹈根基令她經常在擔任演員之餘亦參與形體創作,包括Departure 00:00,Blossom Fan,Sweet & Sour Hong Kong,Peter Pan及 The Emperor 的編舞和動作指導。
郭氏著重進修和文化交流,2003年曾赴丹麥出席由尤金尼奧.巴芭(Eugenio Barba) 創辦的歐丁劇團 (Odin Theatre) 的Odin Week,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工作者砌磋交流。她的歌舞造詣令她於2004年憑《長髮幽靈》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的香港舞台劇獎提名角逐第13屆最佳女主角獎(喜/鬧劇)。郭氏亦曾擔任多個製作的導演助理和助理導演,而2005年她所自編自導的「2號舞台節」《尋找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四至八節》,獲得好評。2007年郭氏開始藝術教育的工作,與多個藝術團體合作舉辦不同類形的工作坊。2008年獲跨媒介藝術團體鴨止DD Duck邀請擔任駐團藝術創作及戲劇指導,及於2014年獲香港歌劇院邀請擔任暑期夏令營音樂劇導演。近期製作包括:鴨止香港經期系列《窮得風流好少年之II’ H.C.C <HAPPY CLASS C – To Night Club>》、香港歌劇院暑期夏令營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和《愛髮夢》。
郭氏現於香港演藝學院演藝進修學院擔任戲劇導師,及於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擔任舞台藝術欣賞講師。於2017年至2021年期間,郭氏更擔任由香港演藝學院演藝進修學院所開辦的Pearson BTEC第四級全日制音樂劇課程之戲劇導師。
導師:林青
林青是一位跨媒體製作人,以將不同藝術形式的元素相互結合而聞名,創作出許多鼓舞人心的藝術作品。在香港完成商業設計和默劇研習後,林氏曾在廣告公司擔任創意總監,亦擔任過劇場導演,積極參與電影行業。
1996年,林氏成立了「鴨止dd duck」劇團,並擔任藝術總監至今。2002年,林氏被任命為「彩虹樹劇坊」之創意總監。2008年,林氏受邀成為「琉璃坊」之駐場藝術家。同年,林氏還受邀擔任香港默劇節的創意總監。2012年,林氏受邀加入香港新成立藝術團體「Wowohho Space」擔任藝術總監。
林氏執導了眾多作品,他的劇場作品具有實驗性,包含文學、神學和人文主義元素。通過將電影的精髓帶入舞台,林氏的劇場作品常給人一種非傳統的印象。為了為年輕的在職成年人提供更多提升設計和藝術技能的機會,林氏開始在不同方面進行教學,包括設計、電影美術、電影製作、舞台創作 / 製作、導演、戲劇、默劇、面具、面部彩繪及小丑表演技巧等。這些課程在不同私人機構、公共機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文化中心)、中小學舉行。林氏還曾擔任香港演藝學院藝術指導的客座講師,以及香港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的兼職講師。憑藉其在電影行業和劇場方面的專業和豐富經驗,林氏的教學為學生帶來新的靈感。

